本期「收藏指南」,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特别邀请新生代藏家王英菡(Sylvia)与我们分享她对于艺术品收藏,尤其是影像类作品颇具启发性的收藏经验与理念。与此同时,她还将谈一谈其对于博览会正在呈现的首期线上展览——“云游”(Wanderings)的感受与观察。
王英菡(Sylvia)
王英菡是收藏并参与推动中国当代艺术进程的一位青年藏家,曾在纽约学习和实习期间走访于各大艺术机构,基于此而对当代艺术萌生的浓厚兴趣使她正式开启了自己的收藏之旅。
近年来,王英菡的收藏主要聚焦当代艺术,并积极参与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进程,包括担任M+视觉文化博物馆创始赞助人,香港华菁会理事、K11美术馆青年理事和ArtBiz亚洲艺术论坛顾问,现任NFT艺术品发行平台TRLab亚洲区负责人。2021年,王英菡创立了个人时尚艺术平台“英菡辞典”,主要以视频的形式对业内人士进行访谈和展览导览,以艺术推广为契机开展全新的艺术探索。
“伴随着收藏的持续开展,会对个人审美趣味有更多的了解,可以根据自己的成长环境、教育背景等建立起独特的收藏体系,不跟随市场热点随波逐流,以长期价值为导向。”
PF:什么样的契机下您开始收藏影像类艺术品?最近收藏的一件影像作品是什么?
S:对于艺术爱好者来说,艺博会是一个开启艺术收藏的绝佳契机,有专业的组织方,精选的参展机构以及同样热爱艺术的人群。大概是受到浓烈的当代艺术热潮和成熟的市场氛围感召,我也是2016年在香港参加艺博会的时候,正式开始了艺术收藏。最初开始涉及的是架上绘画类,后续延伸到装置、雕塑和影像类,在这其中,影像类是最容易产生共鸣的艺术媒介之一。
最近收藏的一件影像作品来自意大利艺术家乔瓦尼·欧祖拉(Giovanni Ozzola)在西班牙海岛捕捉海平面瞬间的《Untitled – Through A Day – A Life》,而发现这件作品的场景同样来自于艺博会现场。
© 乔瓦尼·欧祖拉(Giovanni Ozzola),《Untitled – Through A Day – A Life》。图片致谢 | 王英菡(Sylvia)
PF:对您来说,收藏一件影像类艺术品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S:首先,在视觉语言的表达上是否能够被触动。其次,capture的瞬间与当下的关联、作品的创作背景等等都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PF:我们知道您也有收藏此次“云游”参展艺术家陈维的作品,他的创作有哪些吸引您的地方?
S:第一次看陈维个展是广州K11的开幕首展“你今晚去边”,当时对这个用广东话命名的展览觉得很好奇,对摄影装置作品构建的沉浸式体验也印象深刻。回到香港之后收藏了一件陈维的早期创作《Some Dust》,后续也一直有关注他的创作系列。
© 陈维,《Some Dust》,2009。图片致谢 | 王英菡(Sylvia)
陈维作品中的视觉表达也极具戏剧张力,擅长利用光影和空间的交映进行创作。作为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首个联合策展项目的艺术家,在80后艺术家中独树一帜。艺术家持续创作的“新城”系列关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其中出现的与都市文化相关的场景,相信也非常能唤起同龄人的共鸣。去年在昊美术馆个展中展出的摄影作品《铁皮》,我也有收藏不同的版本。想到这些曾在美术馆展厅中的作品变成了私人收藏,感觉荣幸又奇妙。
© 陈维,《铁皮》,2015。图片致谢 | 王英菡(Sylvia)
PF:在我们此次线上展览“云游”中,有您印象比较深刻的作品吗?
S:这次的线上展览涵盖摄影、录像作品及影像出版物,主题也与各式各样的游弋有关,观展的过程就像是进行了一场悠然的云中漫步。技术层面上,点击作品图片查看细节的zoom体验也很用心。
除了陈维的《新门》和《台球》,新加坡艺术家赵仁辉的《探险 #43》带来夏日清凉,将我们带回2011年的北极冰川。由科学家、艺术家和活动家组成的“冰川研究小组”关注全球变暖带来的冰川融化,画面定格中的飞跃一刻也令人凝神屏息,有着令氛围瞬间静谧的力量。
© 赵仁辉,《探险 #43》,2011。图片致谢 | 香格纳画廊(上海,北京 & 新加坡)
出版物中,“港口与影像”计划以港口为研究载体,委任艺术家展开摄影和相关媒介的实践。我曾经在计划中涵盖的港口城市香港、上海和宁波生活过,计划发起方之一的中国港口博物馆位于北仑港,结合宁波的城市宣传口号“书藏古今,港通天下”感觉很亲切。
PF:收藏艺术作品,给您的工作和生活上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
S:艺术收藏拓宽了维度,从以“英菡辞典”的名义在社交媒体进行艺术推广、到担任香港M+视觉文化博物馆创始赞助人的艺术赞助,再到加入NFT艺术品发行平台TRLab担任亚洲区负责人,看似步履不停也乐在其中。同时,我与很多艺术家、画廊主、策展人成为了好朋友,大家经常相约聚会和分享,也会时常安排以看展为主题的出行。
© 王英菡(Sylvia)香港家中收藏的陈维作品。图片致谢 | 王英菡(Sylvia)
PF:您在收藏方面有做过规划/计划吗?随着个人阅历的成长,以及收藏经验的丰富,您在收藏上有哪些审美或是趣味的转变?
S:伴随着收藏的持续开展,会对个人审美趣味有更多的了解,可以根据自己的成长环境、教育背景等建立起独特的收藏体系,不跟随市场热点随波逐流,以长期价值为导向。我个人也非常享受在收藏之前做research的过程,会对艺术家的创作背景和作品呈现有更深入的了解,对每一件藏品都能做到如数家珍。
同时,在现有的媒介之外,我也对新的艺术形式充满热忱。NFT艺术品可以看作是影像作品的延伸,也是我近期在研究和学习的主要内容。
© 蔡国强,《你的白天烟花》(Your Daytime Fireworks)。图片致谢 | 王英菡(Sylvia)
蔡国强早前在TRLab发行的《你的白天烟花》(Your Daytime Fireworks)系列呈现90款不同的烟花类型,由合共7000件组成。同时在项目中期,藏家还可以选择将已经燃放出来的9款烟花进行burn,兑换一件展现蔡老师创作过程的《想象这样的》(Imagine This)纪念版限量NFT,机制也很新奇有趣。这是蔡国强在TRLab发行的第三个NFT系列,为更多fine art领域的藏家进行NFT创作提供了很好的模板参考。
© 蔡国强,《想象这样的》(Imagine This),来自《你的白天烟花》(Your Daytime Fireworks)。图片致谢 | 王英菡(Sylvia)
未来我也会持续关注加密艺术领域,尝试将更多艺术家的视觉创作与加密生态相结合,在web3展开全新的艺术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