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n Li

艺术家

李舜,1988年出生于江苏徐州,先后获得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学士及硕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杭州。近期主要奖项及展览: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发现奖提名(厦门,2020);TOP20中国当代摄影新锐摄影师,(杭州,2017);民间的力量·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开馆展银奖,(北京,2015);第六届三影堂摄影奖提名,(北京,2014)等。主要个展:卧游,北京现在画廊,(北京,2019);Chinglish,MakeRoom,(洛杉矶,2019);海面,北京现在画廊,(北京,2018);巴塞尔艺术博览会(香港)李舜-个人项目,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香港,2018);“李舜”同名个展,北京现在画廊,(北京,2016)等。部分群展:后笔墨时代:中国式风景,广东美术馆、浙江美术馆,(广州,杭州,2018);互渗共生-中国当代艺术的本土化实践,(上海,2017);第二届长江国际影像双年展,重庆长江当代美术馆,(重庆,2017);“时空书写:抽象艺术在中国”,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2015);“书非书·方位与境域·杭州国际书法艺术展”,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杭州,2015)等。公共收藏:白兔美术馆,澳大利亚;昊美术馆,上海;知美术馆,成都;广东美术馆,广州;Foundation Tichy Ocean,瑞士;HL Art Collection,美国等。

作品

卧游 (Wòyóu)最初是南朝画家宗炳晚年借以追忆自己登临过的名山胜境的替代方案,是以衰老之身面对地理阻隔的权宜之计——“澄怀观道,卧以游之”,但这种超脱肉身束缚和时空限制的精神性,却奠定了此后中国文人山水画的价值内核。宗炳的“卧游”是对往昔经验的追忆,后来的文人画却日渐抽离了登临真山水的游观体验,而更多是笔墨图式的因袭与隐逸情怀的宣示,卧游因而脱离了前置的真实经验而独立成为一种依托绘画的精神游戏。

李舜学的是“跨媒体艺术”,他的创作始终在做一种媒介渗透,并且在其中与传统对话。他从夜晚长曝光照片的光轨迹中提取“抽象水墨”,用光轨迹拼出书法史上的法书名帖。而这次展出的“互联网写生”系列,则是对“卧游”所进行的当代演绎。

李舜在谷歌地图街景中畅游那些他从未涉足过的地方,寻找不期而遇的“异常”——一截飘在空中断掉的旗,一双没有身躯的腿,一块无来由的马赛克模糊……相比山水画承传有序的审美图式与笔墨传统,地图街景是机器之眼与拼接算法的产物,大数据和AI超算雄心勃勃地要构造一个天衣无缝的“美丽新世界”,却无法避免图像的错位、模糊与缺失,这种突然中断像一次短暂的串线闪回,是现实与虚拟世界间微妙的拼接缝隙,一个开放系统中的隐藏入口。

基于街景图像的创作早已有之,李舜“卧游”的重点并不在于寻找奇遇,而是在遭遇之后,用屏幕截图、数码相机翻拍、拍立得翻拍、素描等多种手法复制这些图像,尤其是他惯用的素描负相——用繁复的手绘复制程序的无心错漏,他把这个过程称之为“写生”,其实是一种脱离了肉身实感的图像复制。如果说街景提供的是图像的一手“卧游”, 那么李舜的工作则是对这种卧游的经验重构,一种“二手卧游”,街景奇遇被反复描摹、定格、放大,以不同媒介的分身并置。当新冠病毒让世界猝然陷入了阻隔,人们匪独不能游山玩水,连最基本的生活接触都变得危机四伏,这种二手“卧游”竟变得应景,只是隔离不同于隐逸,空虚难达致畅神,一切都是荒腔走板的演绎而已。